在发布诉讼的消息后,易博士董事长杨洪接着再引爆了一枚炸弹。“如果电子书的海量‘预装书’ 的模式让书(内容)的价钱成为不到1分钱一本成为了习惯,成为业界的潜规则,那么书店和出版社都得死!”杨洪在其微博中多次对汉王电子书实际支付的版权费总额及其预装书的平均单价进行反复质问,甚至以“汉王的陈少强先生讲了一个‘4千万本书’的笑话”,“相当于每本预装费用是30元,远低于之前王邦江(汉王科技副总裁)的平均100元的说法”等指名道姓的说法,充分释放着他的愤怒。
作为硬件商的合作伙伴,内容集成商中文在线手持阅读事业部总经理伍王应则透露,在一开始,硬件商就希望通过预装电子书而给电子阅读器增值。“根据汉王2008年的调研,用户希望拿到电子阅读器就能看书,更希望能立刻看到一些网络上所没有的,或是阅读体验优于网络阅读的书籍”,并且,“对于国内的读者而言,亚马逊模式的成本太高,他们不习惯下载,更不习惯付费。”
电子书预装由此而始。在此之后,电子阅读器厂商普遍发现,有无预装甚至能成为决定电子阅读器是否畅销的关键因素,预装便愈发盛行。根据中文在线公布的资料,目前汉王、联想、E人E本、OPPO、纽曼、爱国者、明基等20余家公司都在其发布的产品中预装了电子书,少则500本,多则3000本。
有趣的是,预装图书竟是中国市场都有的特色。“预装这件事是中国特有的,美国没有,英国没有,德国也没有,其他国家都没有。”百道网首席执行官程三国告诉记者说:“拿了出版商和作者的版权,以批发方式卖给做阅读设备的企业预装,这些企业随便给作者和出版社很少的钱,因为预装就像包月,无法按品种算。这些企业自己偷着乐,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出版商和作者给它们授权?”
“预装书的价格应体现预装书的价值,若如实地告诉版权人,他的书会被装在100万台设备上,成为获利数以亿计的设备的主要卖点,价格当然没问题。问题是有人以每本书100~300元的价格进行所谓一年“卖断”,再装入百万计的装置中牟利。属于权利人的利益截留在硬件中。”杨洪对于预装书的抨击将矛头指向了汉王。越来越多的作者和出版界人士表示,预装书对于传统出版业乃至电子书产业无啻为一剂慢性毒药。
在痛斥预装模式的同时,一桩陈年旧案也被杨洪提及:“这几天,听到、看到‘太像了’,就联想到汉王N518和易博士M218的高仿真度,联想到易博士‘被山寨’后,仍被人在主流媒体上拍案怒斥,痛骂山寨。而在怒骂之后,N518的销量大增,占09年下半年销售量的之大,及在所有汉王型号中的比例,令业界震惊。可悲,可气,可恨!”
汉王也在2010年开启了平板产品的研发制造与销售,并与微软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汉王N518是几年前汉王科技推出的一款售价近3000元的中高端产品,在推出之后曾对汉王电子书业务的利润贡献比例颇高。可在杨洪看来,汉王N518却是抄袭易博士M218的一个产物。易博士曾就两者的外观问题与汉王进行沟通,但杨洪声称,他所得到的回复却是“两个眼睛、两个耳朵、两个鼻孔、一个嘴巴,那叫人。电子书跟人一样,都是一个模样的。你要想告我们就告吧。”
2008年底和2009年初,曾在山寨手机上大尝甜头的山寨厂商看到了两个新兴市场:上网本和电子书。在无限“钱”景的刺激下,技术门槛更低的电子书领域成为了众多山寨厂商转型的目标。一位代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电子书阅读器的核心部分就是电子墨水。除了专门的E-ink电子墨水屏幕,其余的硬件和软件架构比MP3还简单。”随着山寨厂商的涌入,使用公模和外观抄袭者开始成为扼杀这一领域创新力的刽子手。
汉王N518和易博士M218外观的相仿并不是这个行业里的新鲜话题,几乎任何一家国内厂商的产品上都能找到一些其它竞品的类似元素,在这个行业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对于消费者而言,谁抄谁并没什么意义,但对于一个还未成熟的市场,过早地陷入抄袭、模仿的漩涡,可能导致的就是只能依靠杀价竞争的红海。
更可怕的是,山寨厂商能抄袭的不仅仅是外观。“相比于亚马逊的Kindle,我们现在主要还是在卖‘电纸书’的硬件部分。”汉王董事长刘迎建告诉记者说,“如果我们的‘电纸书’在国内市场上简单复制Kindle的这个盈利模式,存在着一个致命的陷阱——我们的知识产权保护太弱了,你去深圳看看,那边的山寨简直就像强盗一样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