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Live > 杂志文章 > 消失的北桥 主板芯片组背后的故事

消失的北桥 主板芯片组背后的故事

2009-09-22陈可《微型计算机》2009年9月上

第一波“整合之风”与单芯片设计的大胆尝试

整合芯片组是降低PC成本的产物,第一款整合芯片组是SiS推出的SiS 5598芯片组,它支持
Socket 7接口和66MHz前端总线,主要为Pentium及兼容产品设计。SiS 5598集成了SiS 6326图形内核,可提供2D显示功能—它谈不上3D加速能力。SiS 5598之后,VIA的MVP4、Intel的i810和ALi的Aladdin TNT2相继问世,其中i810在品牌机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并让Intel在短时间内实现了34%的显卡市场占有率。ALi的Aladdin TNT2则集成了当时如日中天的TNT2图形核心,是当时性能出色的产品,不过该产品并未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随着ALi被NVIDIA所收购,以往的Aladdin TNT2也画上了
NVIDIA的标志,征战于专业市场(如工控主板等)。

整合芯片组的出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PC的整机成本,用户可以节省下购买显卡的费用。在这一领域,SiS一直表现得较为积极,它不仅第一个开发出整合芯片组、也第一个实现单芯片组设计—SiS 5598便采用这样的单芯片构造,即北桥与南桥功能都融合在同一枚芯片中。理论上说,这样做可以节省材料、降低芯片组的制造成本,但坏处也很明显:北桥与南桥功能捆绑在一起,两者无法像传统型芯片组那样灵活组合;同时在生产制造上,产品良率也一直是个问题。


SiS 630芯片组曾经是入门级玩家的爱

在SiS 5598之后,单芯片组就一度销声匿迹,直到数年后Intel再度提出单芯片概念,不过真正推行该技术的还是SiS,著名的SiS 630和SiS 730都是单芯片产品,这两者在品牌机市场都获得相当程度的应用(尤其是SiS630)。但是发展到后期,SiS也发现单芯片的良品率一直无法有效提升,而且存在设计不便的缺陷,对提升性能也毫无益处,因此果断地放弃了这一发展方向。在此之后,芯片组设计又回到南北桥双芯片的传统方案,尽管后来南北桥总线多次升级,功能也不断进步,但双芯片设计的方案一直没有改变—甚至直到现在,南北桥独立的设计依然还是主流。

单芯片设计的短暂辉煌给芯片组的未来发展写下浓重的一笔,北桥与南桥的第一次融合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也指明了芯片组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当CPU直接整合内存控制器之后,北桥的功能被显著削弱,单芯片设计也再度流行起来。

分享到:

用户评论

共有评论(3)

  • 2010.03.31 17:30
    3楼

    垄断是不是会导致新技术研发变慢?

    (0) (0) 回复
  • 2009.10.06 15:44
    2楼

    DIY.还能像以前一样吗?

    (0) (0) 回复
  • 2009.09.23 23:48
    1楼

    说到底也就是又回到垄断的局面了,对于很多要求苛刻的玩家来说这些相当于恶梦哦,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每一个平台,每一项技术都是开放型的,DIYer喜欢的是每一项细小的技术和功能都由自己去调配,如果完全整合了,一切都无从说起了!这样对整个pc的发展只会是阻碍,就像中国的“龙芯”为什么就不能支持x86指令呢?感到很压抑

    (0) (0) 回复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