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不了了,人家看《阿凡达》是享受,我看《阿凡达》是受罪,我是头晕脑胀,差点就用上呕吐袋了。”正从影院走出来的林先生无奈地说道。
《阿凡达》虽然轰动,可也带来了一个新名词—3D眩晕症。有为数不少的人表示了不适,中途取下眼镜休息者更是不计其数。不要说具有3D效果的电影,不少人即使是在玩CS这样的3D游戏时也会有眩晕感,这样的人使用3D笔记本电脑可能更多体会到的是痛苦而非快感。呼之欲出的3D画面虽然效果震撼,但由此带来的惊怵和对心脏的冲击更会让心脏病或者高血压患者与之绝缘。虽然像这样的3D过敏症人群比率不高,但绝对数量却不小。这对尚处于襁褓之中的3D笔记本电脑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影响。如何通过技术进步来减缓用户使用的不适,仍然是3D技术亟待解决的重点。
3D笔记本的未来就如它在屏幕上呈现的效果一样模糊不清
可以说,3D笔记本就是“杯具”与“洗具”的混合体。现状的混乱,价格的难于接受与大部分人的向往都纠结在了一起。在这种情况下,3D本的未来就显得有点扑朔迷离。3D本,何时成主流呢?
有三大标志性事件将宣告3D笔记本电脑真正成为主流。首先,3D标准的树立,才能避免产品生产和用户理解之间的混乱。而3D标准的制定也将会为3D技术的普及奠定基础,此时的3D笔记本才具备广泛的兼容性和适应性,效果也能够得到保证,这才谈得上成熟。价格则是第二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当新技术产品的价格与传统产品价格差距在20%以内时,其市场会出现爆发性增长。这个目标在现在看来有些渺茫,但笔记本电脑在2005年开始的爆炸性增长在当时看来也是完全遥不可及的。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怀疑3D本的价格会接近,甚至是低于传统笔记本呢?
后则是在应用上出现重量级产品,尤其是操作系统和网络应用上。正如华硕所说的那样,“笔记本电脑的3D应用也需要有《阿凡达》那样标志性的出现,用户才会去乐意接受。”
目前的3D笔记本热潮将很多问题掩盖了起来,比如标准、内容支持、兼容性和用户体验等都缺乏完善。不久的将来,在热潮渐去时,它们会一一凸显出来,令3D本难于在短时间内抢占市场。那3D本何时才能走上正轨?比尔·盖茨曾经说过:“我们总是高估了未来两年里将发生的变化,过于低估了未来十年将发生的变化。”这也同样适用于今日的3D笔记本电脑热潮,谁都不敢贸然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