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好莱坞还是硅谷,都发现了3D的巨大商机,紧随宏碁之后,华硕、东芝和联想先后推出3D笔记本电脑。华硕更是在台北电脑展上展出了多款3D笔记本电脑,并宣称将在今年Q3推出一系列3D本。宏碁同时也指出,3D技术是其未来需要发展的四大关键技术之一。宏碁市场营销总裁莫尔贝洛(Gianpierro Morbello)在公开场合表态,“3D将是下一个关键技术,我们将利用这项技术来实现下一步发展。”此时,我们不得不承认,笔记本电脑的3D热潮来了,体温37度半,距离发烧仅有一步之遥。
“3D本普及是自然的,就凭那立体逼真的效果,普及需要理由吗?不过价格实在太高了,你看华硕这个本子要卖到接近两万了”,正在商场试用3D本的王先生这样向笔者说到。
毫无疑问,价格高高在上的3D本只能得到曲高和寡的下场,但价格绝不是3D本普及的唯一瓶颈。本本与3D的结合绝非我们想当然那样和谐:笔记本电脑过近的使用距离使得3D图像的景深较浅,立体效果自然打了折扣。要想流畅运行3D游戏又对笔记本电脑的性能提出额外的要求,这对于笔记本电脑设计人员来说会是新的考验。同时,3D更多的应用体现在游戏和电影方面,要想营造出足够的氛围,环绕的音响效果也同样很重要;然而,笔记本电脑音箱的效果并不理想,如此一来,3D效果自然又要打些折扣。因此,无论是宏碁还是AMD,均表示目前应用到笔记本电脑上的3D技术还没有达到完美的地步,尚需完善才谈得上成熟。
“我们使用NVIDIA的3D Vision方案,能够实现较为理想的3D效果,与目前其它的3D实现方案相比要优秀得多,不仅游戏FPS得以增加,3D分辨率更是提高一倍,并且还能提供更宽广的视角。”华硕笔记本电脑的相关人员这样向记者介绍到。他的话正折射出3D本市场的一个尴尬现状—3D实现方式的分裂。与此同时,AMD和宏碁对于现在的3D标准则表达了相同的看法—即现在推出3D有些为时过早。两家公司都称,现在的标准相互冲突,不利于未来的推广。AMD全球高级副总裁、首席营销官奈杰尔·德绍(Nigel Dessau)在近来的采访中指出,围绕3D技术有很多相互冲突的标准存在。德绍说:“现在3D标准的战争还处于早期,因此没有人站出来说我们这是唯一的3D标准。”德绍同时指出,参与3D开发的各方需要一起工作,制定出统一的标准。
在市场上,以DDD公司的TriDef 3D为代表的分光3D技术和以NVIDIA的3D Vision为代表的时分3D技术正在激烈对抗。分光3D技术采用了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方式,支持通过软件将普通的照片和视频虚拟成3D效果。《阿凡达》之后的多部3D电影,比如《诸神之战》都采用了类似技术将2D影片转化为3D影片。重要的是,分光3D技术的实现成本较低,更为平易近人。不过,尽管分光3D技术的效果还算不错,但还达不到完美的地步。相比较而言,时分3D技术的效果是目前公认好的。除了NVIDIA的3D Vision技术,AMD近也推出了同样基于时分技术的3D技术。相比分光3D,时分3D技术在游戏中的3D效果更好。然而它致命的问题便是较高的实现成本。价格上的巨大差距,令时分3D技术在目前并未占到先机。
可以预见,3D实现方式的这种分裂状态将在未来长久存在。由于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标准制定组织,目前3D标准仍不能得到统一。厂家间的妥协与协商,技术细节的统一等等,也会让3D笔记本电脑的未来充满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