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Live > 杂志文章 > 曾经沧海难为水 MP3,改变世界的十年

曾经沧海难为水 MP3,改变世界的十年

2008-12-24王翔《微型计算机》2008-21

PMP:除了能听,还要能看

MP3文件格式和播放器的出现满足了我们随时随地聆听数字音乐的要求,但“贪心”的人们远没有就此满足,除了用耳朵去感受周围这个世界之外,我们更主要的是用眼睛去观察。因此,不仅能听、而且能看的“MP3产品”应运而生了。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Portable Media Player(便携式媒体播放器,简称PMP),另外需要注意的是MP3的升级产品——MP4同样也具有视频播放功能,因此PMP与MP4在概念上的区别并不大。在专业人士看来,MP4特指那些只能支持MPEG-4视频格式的移动媒体播放器,而支持多种视频格式的产品则称之为PMP;但MP3的形象太过于深入人心,所以很多普通消费者都将这种随身播放视频的产品唤作MP4。

其实不管是MP4又或者PMP,要实现“看”的功能就必须要首先解决视频解码以及播放所带来的诸多问题,比方说速度、功耗、所能支持的视频格式等。这些问题在PC上面可能不算什么,但便携式产品对体积的要求非常苛刻,在狭小的体积和重量限制下实现上述功能就变得非常困难了。

 

第一台“能看的MP3”

到底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能看的MP3产品,现在已经很难考究了——因为当时的产品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现在公认度较高的说法是DMTECH推出的DM-AV10。它不仅可以听,而且还可以让用户通过LCD屏幕来进行图片浏览和观看影片。不过早期的产品多使用纯CPU的架构,因此视频的解码工作全部由软件来实现。这样对于视频播放速度以及品质都有一定的影响,大的问题在于CPU架构的功耗非常大,所以续航时间成了这类产品的一块心病。


DMTECH推出的DM-AV10,很多人认为它是现在PMP产品的原型

随后的时间里,PMP产品的架构方案开始不断革新、改进。发展到目前为止,主要有两大方案——其一是DSP与CPU相结合,其二就是基于MCU来构建。前者仍然使用软件来工作,但是将音视频的编解码工作放在专用的DSP芯片中来进行处理,所以在效率、速度以及功耗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软件方案具备很强的灵活性,方便日后升级和改进。后者则是靠硬件来工作,因此在功耗和效能上都能达到优,缺点在于硬件解码对文件的要求较高(例如飞思卡尔所提供的方案就只能支持MPEG-4和H.263编码的文件)。两种方案各有利弊,至于哪种更好则要看具体的使用情况,不过现在市场上流行的低价PMP产品多以后者居多。

就目前PMP的发展趋势来看,多功能整合、多格式视频支持、丰富的影音资源以及高清视频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就像是在MP3中,人们要求添加对APE/FLAC无损格式支持一样,未来的PMP也必然会走向多格式视频支持的道路。

数字移动广播,趋势所在

MP3因为“看”的需要从而进化出PMP产品,而当PMP遇到传统的无线广播时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很多人预测,那会是随身影音播放设备的下一个阶段。

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传送方式,数字移动广播受到国内外业界的广泛关注,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例如我们在电梯和公交车上看到的数字移动电视、奥运期间的手机电视等。目前,我国已经有两个统一的移动电视标准:CMMB和TDBM。

其中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是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所开发的一项基于混合式卫星和地面网络的移动广播标准;而TDMB则是一种基于3G移动通讯标准TD-SCDMA的移动电视标准。截止到目前为止,CMMB的应用已经大规模展开,例如奥运会期间各式各样能够支持移动电视的手机、PMP产品;而TDMB的应用就要稍微滞后一些。

结语

回首MP3产品发展的这十年,我们会感叹技术发展之迅速。从早的只是播放MP3音乐这一单一功能的播放器,到大小视频通吃的PMP Player,再到现在如火如荼的CMMB移动播放器/手机……就算是Karlheinz Brandenburg本人也不会想到,当时不经意的研究,不仅造就了每年几十亿的产业,而且改变了很多人生活和工作的习惯。当我们现在想起往事时,真有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慨!(对于时下流行的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我们将在后续的文章中为大家详细介绍其中的技术细节,敬请期待。)

分享到:

用户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