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年初开始,随着媒体对哥本哈根会议的连续报道,使得“低碳”成为了PC用户们的热点话题。而这类“碳排放计算器”便是基于低碳概念而被创造出来的,尽管它只能以个人的居住面积、每月消耗的水电气和购物数量以及个人的生活习惯,计算出一个不怎么精确的数字,但这却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人们能直观了解到自己的环保责任。
那么,当低碳遇到IT将会发生什么呢?我们一直倡导的IT环保将会因此而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低碳的概念体系中,为核心的词就是碳排放。碳排放的评定主要在于制造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使用过程中消耗能源的等量碳排放量,以及回收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而关联到IT行业,也就可以将之归纳为制造——使用——回收的一条IT环保生态链。
从制造端来看,电源从3C认证到80PLus,显示器从TCO到LED背光,再看看低电压处理器、低电压内存、节能主板、绿色硬盘……回头看看29年来PC的发展历程,在PC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IT制造与环保结合得越来越紧密,环保产品在数量和质量上明显日益丰富。国内IT资深评论人士陈逸说:“如果画一条坐标轴,而把每个环保产品和环保技术变成是坐标轴上点,那么你会发现越接近今天,这些点越密集。这除了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之外,还要归功于日益激烈的市场化竞争。”
湖北省天门市的装机商杨先生对于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深有体会,他回忆说2009年初节能主板的概念开始被当地的网吧业主所了解,结果却因其代理的品牌旗下相关产品迟迟未能量产,而使得在那段时间他的不少客户被别人挖走,其网吧业绩甚至不到另一个同行的20%。拿到报表的当天,他就马上向这家厂商发了一封2000多字的电子邮件。
类似的情况在近年来还有很多,笔记本厂商对于显卡智能加速技术的追捧,主板品牌争先恐后地上马军工用料,80Plus电源大行其道,无一不是环保技术高速发展之下,厂商互相竞争的结果。在这种态势下,造成了IT行业内任何一项环保技术出现之后,便会得以迅速复制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