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Live > 杂志文章 > 2010上海世博会现场报道

2010上海世博会现场报道

2010-05-28冯亮《微型计算机》2010年5月下

无处不在的显示技术

在上海世博会上,显示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各种尺寸的LCD显示器、上百平方米的超大LED显示屏、超高亮度的高分辨率工程投影机随处可见。特别是在投影机的使用量上,堪称历届之。


城市未来馆的“交流塔”由736块500mm×500mm
的超薄LED模块构成,总面积超过300㎡。


城市未来馆的“未来之窗”由1974块488mm×488mm的LED模块组成,
高23m,宽20.5m,总面积为470㎡,总重量高达31.5吨。


城市未来馆展示的柔性电子纸

城市生命馆的“城市广场”由七块环绕四周的硕大屏幕和一块1000㎡的超大天幕组成,一共使用了26台松下工程投影机,将游客完全包围演示厅中。

例如中国馆的“清明上河图”,它共使用了26台科视(Christie)Roadster S+20K投影机,26个投影画面应用边缘融合技术拼接成为一幅完整的“画卷”。这种DLP投影机每台价值上百万元人民币,机身有三台标准ATX机箱合起来那么大(投影机尺寸为631.4mm×814.8mm×384mm),采用三片0.95英寸 Darkchip3 DMD芯片,光亮度高达20000 ANSI流明,亮度均匀性也达到了90%,具有1400×1050分辨率和1800:1的ANSI对比度。同时,它的氙灯模块功耗达到3000W,整机的大功耗更是高达5000W,着实是投影机中的“巨无霸”。


城市地球馆中采用弧形拼接技术投影而成的“地球”,
直径长达32m,由上下两个面组成,每个面使用了13台投影机。


城市地球馆中采用弧形拼接技术投影而成天幕,站在任何方位都能看到头顶的画面。

这就是受游客关注的中国馆“清明上河图”,整幅画卷长128m,宽6.5m,实际是由26台投影机拼接起来的832㎡IMAX屏幕。神奇的是画卷中的人物都是鲜活的“生命”,不但能动还能说话,让人就像在看动画片一样。

“清明上河图”下方的河水,其中“河底”铺的是真实的泥土,波光粼粼的河水则是由数十部松下投影机垂直投影在纱幕上而成。

此外,湖南馆的“魔比斯环扣”使用了64台科视工程投影机,生命馆的“城市广场”展区使用了26台松下工程投影机,世博会议中心使用了33台NEC宽屏投影机,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湖南馆的“魔比斯环扣”也是由数十台科视投影机在正反两面投影而成。

安徽馆的立体黄梅戏采用全息技术,通过多台投影机将不同角度影像投影至顶部的特殊三棱镜上,无需佩戴3D眼镜,就能让我们看到全息立体影像,效果非常棒,如果全息立体影像能有真人比例的大小就更好了……

沙特馆的“沙中友谊花园”,游客站在电动传送带上欣赏超长环绕屏幕,同样采用边缘融合技术,超长屏幕有多长?其实我也不知道转了多少圈……

后是沙特馆的世界大IMAX 3D影院,总面积高达1600㎡,效果无比震撼,排了2~3个小时的队也值了。

边缘融合技术

当两台或多台投影机组合投射一幅画面时,会有一部分影像和灯光重叠,边缘融合的主要功能就是把投影重叠部分的画面和灯光亮度融合到一起,从而形成一整幅画面。在边缘融合拼接系统中,由于在服务器中对投影机的投影图像进行了处理,可以对不同投影信号间的色差、亮差和均匀度进行调整,这也使得该系统显示的图像质量优于传统的拼接系统。

弧形拼接技术

该技术主要应用中曲面的图像拼接中,是边缘融合技术的延伸。它的实现原理与边缘融合技术相同,不同的是需要给每台投影机加装变形卡(或透镜),从而将多个投影图像融合为完整的弧形画面。

分享到:

用户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