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Live > 杂志文章 > 智能手表还缺少什么?

智能手表还缺少什么?

2014-11-07刘斌 孙珂 郭涛《微型计算机》2014年10月下

9月9日,苹果如约而至发布了iPhone 6和iPhone 6 Plus两款新一代iOS智能手机。相比两款毫无神秘感可言的iPhone 6,苹果这一次发布的“One More Thing”反倒让人惊艳不已—一方面,在经历数年传闻与各种概念设计图的轰炸后,大众对苹果智能手表的耐心即将消耗殆尽,“One More Thing”无疑又重新唤起了人们的关注。另一方面,近年来虽然Android智能手表新品不断,但均如同昙花一现,无法保持足够热度,智能手表乃至整个智能穿戴设备市场依旧不温不火。作为一家一直引领着市场潮流的企业,苹果此次发布智能手表是否预示着智能手表行业已经成熟?这款聚焦业界焦点的“小玩意”又将给智能穿戴式设备市场带来哪些改变?

智能手表还缺少什么?

智能手表:下一个千亿市场?

早在2012年,谷歌就获得了一项关于带有上掀式显示屏的智能手表的专利,并且悄然收购了一个智能手表公司WIMM Labs,这一年也被业界认为是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元年。随着传统PC逐渐淡出市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趋于饱和,众厂商也在谋求转型和新的利益增长点,而可穿戴设备广阔的前景无疑让厂商们看到这方向。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数据显示,可穿戴设备在过去一年呈现出巨大的进步与发展前景,2014年的出货量将超过1900万部,较2013年的销量增加两倍,预计到2018年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将达到1.119亿部,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8.4%。经历了两年的高速发展,智能穿戴设备已经覆盖眼镜、手环、戒指、鞋等,其中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是目前技术相对成熟的智能穿戴产品。另据调研机构CCS light的预估,2018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中,87%的比重将属于手腕相关产品,包括6800万支智能手表以及5000万支智能手环,可见市场主流趋于乐观。

相比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的定位更明确,它就是一个智能配件。
相比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的定位更明确,它就是一个智能配件。

都说要赢在起跑线上,在此背景下,硬件巨头们早已摩拳擦掌。早在2012年的CES 2012上,索尼就推出初代智能手表SmartWatch,2014年IFA上,索尼第三代SmartWatch面世,这也是继谷歌发布智能手表平台标准之后,索尼旗下第一款Android Wear设备。三星在这方面的起步略晚,自去年9月份推出Galaxy Gear之后,时隔一年,今年9月份已经发布第三代产品Gear S。与此同时,华硕也在今年的IFA上推出了旗下首款智能手表—ZenWatch,摩托罗拉、LG也纷纷加入了智能手表的队伍。IDC表示,尽管距离产品黄金时期尚有时日,但随着用户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产品的价值主张,同时供应商不断改进产品,智能配件市场将会继续发展成熟下去。

智能手表存在的挑战

一面是市场的高活跃度和对未来市场的憧憬,另一面却是智能手表在起步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短板,目前存在三个比较明显的挑战。
首先是续航,正如数码相机取代胶片相机一样,智能手表首先将对包括运动手表在内的传统电子表产生冲击,但如果要取而代之,智能手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目前,大多数智能手表一天一充,续航较出色的索尼SmartWatch 2省着用也仅能坚持4天左右。一旦没电,原本是为了让生活更轻松愉悦的智能手表反而成了累赘。目前大部分智能手表功能简单,大部分产品也未加入通话功能,其主要原因正是续航不足,导致功能无法开展,只能充当手机配件,甚至大号手环的角色,而以这样一个配角去引领潮流显然不现实。

MOTO 360由于具备多重防水功能,拆解较困难,它配备有300mAh锂电池。
MOTO 360由于具备多重防水功能,拆解较困难,它配备有300mAh锂电池。

其次是功能重叠,智能手表和同为智能穿戴设备的智能手环拥有诸多重叠功能,大部分智能手表和JawBone Up、FitBit Force、Nike FuelBand这类产品均提供计步器、卡路里、睡眠监测等功能。再加上普通智能手表仅拥有一天左右的续航能力,而智能手环、智能纽扣等智能穿戴设备大多提供数周或数月的续航时间,运动爱好者会更乐意选择智能手环等设备。另一方面,运动爱好者这类用户毕竟属于少数,智能手表的各种传感器技术也并非新技术,功能不够新颖。

再次是使用体验,智能手表的集成度高,早期的产品在人体工学上做得不够好,例如三星Gear就有用户反映佩戴舒适度不尽人意,不仅是Gear,其他智能手表均达不到传统腕表的佩戴感觉。除了佩戴舒适度,在操作方面,由于目前针对智能手表的操作系统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没有统一的平台标准,大厂商有一定研发能力,但应用有限,而小厂商只能生硬地搬现有的Android应用,终结果导致智能手表的整体应用体验平平,与期望反差很大。

智能手表的改进

尽管智能手表面临诸多问题,但反观PC、手机等智能设备,无不经历了一个低起点的开始,包括当前的智能手机,大部分产品同样是每日一充的情况。如果智能手表未来的续航能力更出色,达到智能手机的应用数量甚至更多,并且佩戴更舒适,你还会不满意它吗?

自谷歌智能手表的概念爆出,到三星、MOTO、LG产品的发布,实际上,针对智能手表发展初期所存在的问题,厂商没有回避,而且一直在针对性地进行改进。首先以索尼SmartWatch为例,索尼发布SmartWatch时并未引起用户多大关注。它的外观普通,操作界面也不具亲和力,而到第二代SmartWatch 2,外观设计更像手表,不仅优于第一代产品,而且比其他品牌的智能手表更好看。此外,SmartWatch 2解决了第一代产品必须按电源键才能亮灯的问题,屏幕设置为无背光常亮,用户可轻松地查看时间,通过甩手也可以激活屏幕背光灯。另外,在系统方面,SmartWatch 2的界面设计更加人性化,屏幕下方增加了仿 Android 系统按键设计以增强操作体验。在续航方面,SmartWatch 2可坚持4天左右,并且配备有通用的Micro USB接口,可与手机充电线共用。到了SmartWatch 3,不仅提升了做工,外观更具美感,佩戴舒适,而且还搭载Android Wear系统,而Android Wear的优势在于App资源和依托于谷歌的庞大数据分析以及后台支持,目前包括MOTO 360也采用了这一标准平台。另一个例子是三星Gear,第一代Gear可以说是一款半成品,突兀的摄像头和螺丝、厚重的机身、高昂的售价等让其受人吐槽,为此,三星紧接着推出Gear Fit和Gear 2作为对市场和口碑的一种弥补,不论是Fit还是Gear 2都在外形上进行了瘦身。此外Gear 2搭载了三星自家的Tizen,电池寿命也得到了提高(2到3天)。再到新一代产品Gear S,已经配备有SIM卡插槽并可独立连接3G网络以及进行语音、视频通话,这个改进可以说是向独立功能型产品迈出的一大步。

三星Gear S是首款支持SIM卡,可连接3G网络和通话的智能手表。
三星Gear S是首款支持SIM卡,可连接3G网络和通话的智能手表。

如今,Apple Watch加入智能手表军团,按照苹果的解释,在除去基本的计时与装饰功能外,Apple Watch智能手表的定位是对iPhone的补充而非缩小的智能手机,扮演着类似智能手机个人助理的角色。Apple Watch具有一块手表应有的计时功能,也兼顾智能设备的可扩展性,同时它还能与iPhone进行数据交互,完成邮件、电话通知提醒,甚至可以进行通话。如果你是一位狂热的运动发烧友,Apple Watch还可以监测到你的心率、卡路里和运动里程数等关键数据,是你的“私人健身顾问”。此外,Apple Watch可以通过Digital Touch传情达意分享心率、通过Walkie-Talkie发送语音消息、通过手表控制音乐播放等。

与以往 Apple 介入市场的产品完全不同,以前Apple的产品都是对成熟市场用一种颠覆体验的方式介入,而现在,与其说苹果这次发布了一款产品,倒不如说它发布了一种理念,一种平台,一个苹果对智能手表的理解,一个给开发者明确的信号—我们要做 Apple Watch,你们现在可以行动了,这是提前抢占开发者,避免开发者被Android阵营抢走。Apple Watch 不光是一个产品,更是一个平台,而开发者是它的根本,就像 iOS 一样,得开发者得天下。目前,苹果针对Apple Watch已经推出了WatchKit套件,让开发商用来开发App。Apple Watch可以实现如接打电话、Siri 语音等功能,这同样使得它变成了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Apple Watch采用磁力MagSafe插头,支持无线充电,这一设计将缓解续航问题。

时尚与科技同行

相比Android平台的智能手表,苹果Apple Watch的外观设计更接近奢侈品和时尚配饰的基调,为了让Apple Watch更具时尚感,苹果之前就挖来了Yves Saint Laurent前CEO、Burberry前CEO、Tag Heuer前销售总监Patrick Pruniaux这些在时尚圈声名显赫的大腕,事实证明这些努力没有白费。金属外壳、真皮皮革表带、18k黄金机身、蓝宝石玻璃、陶瓷表背、不锈钢搭扣……这些细节让Apple Watch与充满屌丝气息的安卓智能手表划清界限,瞬间变得高贵冷艳起来,349美金(约合2200RMB)的售价似乎并没有太离谱。虽然科技圈对Apple Watch的态度显得不冷不热,但苹果却收获了来自时尚圈的一致好评,相信Apple Watch将来定会是果粉的必备单品之一。

谷歌和苹果智能手表在交互上选择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谷歌主要以“语音+触控”为主要操作方式,而Apple Watch则以“物理表冠旋钮+触控”解决小屏幕上的操作问题。这里先不谈哪种操控方式更加优秀,结合国内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谷歌Android Wear抛弃了物理按键,许多操控需要借助Google Now语音服务完成,但Google Now在国内基本没法正常使用,Android Wear的UI层级也不够清晰,使用体验比较糟糕。Apple Watch搭载苹果专为智能手表研发的Watch OS,并坚持以物理表冠旋钮辅助多点触控操作,以现有的苹果系统体验来看,Watch OS的表现应该不会差。再加上Siri的语音操作支持,Apple Watch在用户体验上应该会更胜谷歌一筹。当然,Apple Watch与Android平台的MOTO 360等新产品相比,仍然存在功能雷同,这会在一定程度上让用户觉得缺乏创意,但客观来讲,苹果第一代产品能够做到目前的水平,其诚意仍然值得肯定。

智能手表还缺少什么?

至少目前看来,智能穿戴领域的代表作们都很难说服人们去购买。那么,智能手表想要成为主流,应该如何进行自我完善呢?

1.它不应该是一个附着体,它应该成为独立的个体。要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依然是我们之前讲到的续航问题,这是基础。如何才能实现呢?只能从电量和能耗方面下手,如今,无线充电技术已经应用于产品端,是否能将其普及于智能手表呢?我们可以大胆猜测。另一方面,近几年来,低功耗处理器发展迅猛,降低能耗已经成为众多芯片厂商一致的追求,在智能手表身上实现这一点也并非遥不可及。

谷歌眼镜虽然酷,但同样遭遇续航的短板。
谷歌眼镜虽然酷,但同样遭遇续航的短板。

2.它不应该是单一的功能,它应该是一个有更多创新功能的产品。除了续航的问题,目前智能手表均存在创新应用不足的问题,包括蓝牙、数据传导、Wi-Fi等都已经是存在很长时间的技术,智能手表以及智能手环等穿戴设备只是对其进行了再包装。此外,产品的功能存在交集,容易被取而代之,没有了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容易被边缘化。因此,智能手表的定位首先要明晰,它的主体功能是什么?如果与智能手机比较,它是补充者还是取代者?

3.它应该具备一套标准和统一平台。智能硬件设备的发展首先需要平台,再通过平台形成一个整体生态圈。现阶段的智能手表以及可穿戴设备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局面,这是新事物兴起的必然结果,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须拥有一套标准和平台,使其能够具备可评判性和长期发展的可能。谷歌目前已经发布了Android Wear平台,这对Android智能手表市场来说是一件好事,而Apple Watch的发布,实际上平台的意义也要大于产品本身。

4.它应该佩戴舒适,并且具备时尚元素。与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不同,智能手表是一种贴身物品,并且长时间佩戴,用户对其舒适性敏感。传统手表本身除了基本的报时功能以外,在时尚圈也有身影存在。Apple Watch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在设计之初就让时尚圈人士参与,三星也将为Gear S推出施华洛世奇水晶表带。另外,外形方面,方形表盘在信息展示上更好,现在电脑、手机、iPad、书籍纸张都是方的,而圆形表盘是传统手表常见的,在使用习惯和接受度上更好。

不谈续航和功能,至少Apple Watch的外观不跌份。

对照现阶段智能手表的发展状况,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智能手表以及可穿戴设备能火却不能成为主流的原因。除了诸多可替代的功能之外,包括通话功能,是否有必要都需要打一个问号,更不用说续航的短板。我们甚至可以有理有据地怀疑它只是厂商的一个噱头,或者说是对未来智能设备的一个美好愿想。相比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纽扣等产品表现出来的配件角色反而要更纯粹,相对较低的价格也让用户的体验门槛降低。

编辑点评:

Apple Watch存在的意义在于,它再次向世人展现了科技与时尚并存的设计理念,科技产品不再是冷冰冰的极客玩具,它也可以拥有比肩奢侈品的精致做工和考究材质。现在很难断言Apple Watch能否引领智能手表大众流行,毕竟智能手表与智能手机市场不一样,手表不仅是一件用来计时的产品,更多的时候手表还是一件时尚配饰、是身份地位和个性的象征。智能手表不是要抢夺传统手表和智能手环的饭碗,它的出现只是给了我们另一种选择,那些没有佩戴手表习惯的人也许会去尝试智能手表,而传统手表的用户也不会因为智能手表的出现而放弃高大上的机械腕表。不过现阶段,从谷歌Android智能手表阵营的表现来看,大众对智能手表的接受程度远非想象的那样高,即使是三星、索尼这样的巨头,其智能手表的销量也不容乐观。思考并找到自身的定位,拥有与之对应的创新功能,是智能手表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

分享到:

用户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