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Live > 杂志文章 > 英特尔做手机还差点儿什么?

英特尔做手机还差点儿什么?

2013-09-22陈增林《微型计算机》2013年8月下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兴起和PC进入成熟后期,英特尔也开始进入了新的领域。从PC到手机,从领导者到挑战者……领域的转变意味着角色的转变。为了在手机领域获得成功,英特尔新成立了移动通信事业部;不过这样做还远远不够,今年在中国市场仅有两款英特尔平台手机发布说明,英特尔做手机似乎还差点儿什么……

“intel inside”的标志与“灯,等灯等灯”的节奏是我们对PC发展史的重要印象,而凭借常年80%以上的PC处理器市占率,英特尔也完全可以被称为PC时代的芯片霸主。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PC过去30余年的发展成就了英特尔的地位,而近两年PC的衰退也开始动摇英特尔的根基。市场研究公司IC Insights的研究报告称,今年第一季度全球芯片销售额增长2%至535亿美元。按营收计算,英特尔仍然是第一大芯片厂商,但市场份额遭到三星和高通蚕食。今年第一季度英特尔芯片销售额为115.6亿美元,比去年第一季度的118.7亿美元下降了3%;而在苹果订单和自有终端业务的推动下,三星芯片销售额增长了13%至79.5亿美元;第四大芯片厂商高通芯片销售额增长28%至39亿美元,增幅排名第一。

固守传统领域只能维持生存,只有开拓创新才能赢得未来;在PC衰落与智能手机崛起的关键节点,英特尔进入智能手机领域也是自然而然地事情。英特尔首席财务官Stacy Smith曾表示:“这是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正在经历快速增长的市场。我们能够成为该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我们比竞争对手具备更强的能力,可以提供更好的芯片和更高的性能。英特尔现在已经进入这个市场,并将不断成长。”

在英特尔的战略中,手机已经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其对软件的态度也从过去的结盟微软变为全平台兼容。
在英特尔的战略中,手机已经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其对软件的态度也从过去的结盟微软变为全平台兼容。

在芯片层面,英特尔已经针对手机平台进行了优化,其中包括不同的处理器规格和开放的GPU授权战略。
在芯片层面,英特尔已经针对手机平台进行了优化,其中包括不同的处理器规格和开放的GPU授权战略。

英特尔:我们一直在努力

对于英特尔来说,在经历了2006年出售Xscale处理器业务给Marvell的“误操作”之后,或许更能感受到手机芯片业务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出售后在移动终端领域的空白让英特尔变成了智能手机的“插班生”。作为后进的“插班生”,进入智能手机领域的英特尔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因为,相比在PC领域的得心应手,智能手机市场对于英特尔来说是截然不同的— 没有铁杆的OEM盟友,占据主流的也不是熟悉的x86架构。

计算与网络的积累

当然,英特尔进入智能手机领域也不是全无根基,其在计算领域长期以来积累的技术优势能够带来一定的竞争力。一方面,在过去的40年时间里,英特尔一直是计算演进的驱动力量。从20世纪60年代的大型机,到80年代的台式机,直至过去10年的个性化移动互联计算,英特尔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英特尔从来没有放弃在移动通信方面的技术积累,包括一直在Wi-Fi和WiMAX方面的研发以及2010年对英飞凌无线业务的收购。这些积累让英特尔在移动通信解决方案领域拥有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能够为功能手机、智能手机、M2M及其它移动计算设备提供包括RF收发器、2G/3G和4GLTE蜂窝平台等在内的解决方案套件。截至目前,英特尔已经为高端功能手机、超低成本手机以及M2M解决方案出货了10亿块系统芯片(SoC)。英特尔为英特尔互联业务对于促进英特尔在PC之外市场的增长,以及进入始终开机、始终联网和始终安
全的智能移动设备市场,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启动智能手机战略

另一方面,英特尔也在业务架构方面进行调整,赋予了智能手机业务足够的重视。英特尔成立了移动通信事业部,由移动和无线领域的老兵贺尔友(Hermann Eul)和迈克·贝尔(Mike Bell)担任副总裁兼联合总经理,共同执掌英特尔智能手机业务。贺尔友此曾担任英飞凌高管,而迈克·贝尔则先后供职于苹果和Palm。移动通信部的业务涵盖了平板和智能手机,其中面向智能手机市场的战略开拓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平台不断推尘出新

从首款Intel Inside智能手机在2012年1月国际消费电子展亮相算起,英特尔在智能手机平台方面已经进行了一次平台更新,从单核心的Medfield升级为双核心的CloverTrail+。而在2014年第一季度,英特尔还将推出采用22nm工艺的Merrifield。目前,英特尔在智能手机领域的主力选手Clover Trail+具备双核四线程的CPU、两颗GPU核心的Power VRSGX544以及32nm的制程,其在性能方面已经不弱于除A15以外的A R M架构四核处理器。英特尔的目标非常明确,即凭借具备一定竞争力的芯片产品来赢得更多智能手机领域的合作伙伴,推出更多基于英特尔架构的智能手机产品。为此,英特尔从Medfield开始就开发了一套全面优化的智能手机参考设备,确保软件和服务能够充分利用底层处理性能和SoC功能,便于合作伙伴开发。

做好手机,还差什么?

从英特尔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技术工艺积累、业务架构调整还是平台产品更新,都已经算是为了开拓智能手机市场竭尽所能。但是实际效果,却似乎并不那么令人满意。起码,在中国市场,从年初CloverTrail+芯片发布到现在,仅有联想K900和中兴Geek两款面向主流市场的产品发布,就足以说明情况了。问题处在哪儿?英特尔做手机还差点儿什么?

以联想K900为代表的英特尔平台智能手机的性能表现不错
以联想K900为代表的英特尔平台智能手机的性能表现不错

看似丰富的合作伙伴,却缺少类似PC市场的铁杆支持者。

看似丰富的合作伙伴,却缺少类似PC市场的铁杆支持者。

Android系统是英特尔进入手机领域的必然选择
Android系统是英特尔进入手机领域的必然选择

x86平台与ARM平台的架构差异

与当初出售的Xscale处理器业务不同,目前英特尔在智能手机领域推出的芯片基于的是x86架构而非目前市场主流的ARM架构。不错,x86架构与ARM架构从技术层面存在天壤之别,而且英特尔作为x86架构的技术主导者,也不可能再屈尊求助于竞争对手ARM。但是,作为智能手机芯片领域的后进者,过于标榜技术名词的差异并无必要。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芯片采用x86架构还是ARM架构并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能否流畅高效地运行各种应用软件才是评判一款产品的唯一标准。在这方面,英特尔其实已经做出了一些调整;年初IDF上的软件演示以及开发者策略讲解,芯片采用开放授权GPU而非自有的GMA,都可算是强化自家芯片适用性的策略。

英特尔缺少真正的同盟

开拓合作伙伴一直是英特尔的强项,但是这种优势并没有从PC领域移植到智能手机领域。从2012年开始到现在仅发布过10余款手机产品,2013年在中国市场仅有联想K900和中兴Geek两款手机发布,这都说明了英特尔在合作伙伴开拓方面的力量有限。英特尔现有的合作伙伴有两个主要来源。

其一是联想、华硕、宏碁等原本在PC领域就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厂商,他们在面对PC衰落与手机崛起的情况后做出了与英特尔一样的选择——进入智能手机领域,因此与英特尔在智能手机领域合作可算是“做生不如做熟”。但是这类合作伙伴的问题在于,他们同样是智能手机市场的后进者,英特尔无法借助他们的市场影响力;同时他们也需要强化消费者的认可,因此无法坚定地支持英特尔,反而会考虑借势ARM平台。英特尔的另一类合作伙伴则是摩托罗拉、中兴这种的传统智能手机厂商,原本他们会是帮助英特尔在智能手机领域成功的大助力,但是目前的情况是,他们除了看中了英特尔在合作伙伴推广方面的支持力度以外,似乎对英特尔平台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

明年第一季度的Merrifield平台也许是英特尔手机崛起的大契机
明年第一季度的Merrifield平台也许是英特尔手机崛起的大契机

相对于手机市场,在平板市场英特尔拥有天然的支持者。
相对于手机市场,在平板市场英特尔拥有天然的支持者。

改变:长期机制比短期效果更重要

相比PC市场的萎缩,智能手机的销量更显得耀眼。市场调研机构统计,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了47%,达到了创纪录的2.3亿台。对于英特尔来说,要维持企业生存和发展,保住全球半导体芯片第一的宝座,在智能手机领域获得成功是必由之路。但是要注意的是,在进入智能手机市场的过程中,英特尔要尽量避免出现“过于追求短期效果”的情况。比如在合作伙伴方面,过于强力的支持力度可以拉拢市场领导者一时,但是却无法结成真正的盟友。特别是在目前一些智能手机的主导厂商正在开发自主芯片的情况下。相对而言,如果能够像在平板领域那样制定一个长期的合作伙伴拓展计划,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另外,在技术产品方面,英特尔要获得成功,就要表现得比在PC领域更好才行。比如在平台更新方面,每年一次的节奏对于PC市场是足够了,但是对于尚在开拓期的智能手机领域,却显得有些迟缓。比如明年初更新至22nm制程Merrifield,就有可能让ARM体系的芯片厂商在制程和性能方面做出充足应对,届时28nm的8核处理器将不在少数。

分享到:

用户评论

共有评论(1)

  • 2013.11.16 17:23
    1楼

    arm跑过来拼性能是作死,arm这么走下去就是给intel创造机会。

    (0) (0) 回复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