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Live > 杂志文章 > 《掌上电脑Vs.商务通》的背后

《掌上电脑Vs.商务通》的背后

2012-07-24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2012年7月下

正如赵飞所讲,2000年秋天车东林从美国带回来这台SONY Clie S300之后,《微型计算机》众编辑对其产生了近乎痴迷的把玩研究。因此,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微型计算机》的诸多编辑都纷纷购买了PDA,像我、赵飞、樊伟、陈旭这些MC的老编辑都算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并深深为其着迷。现在来看,《微型计机》当时在全国范围内都算是PDA的第一批用户。

吴昊,《微型计算机》副总编。
吴昊,《微型计算机》副总编。

就在我已经玩了PDA有大半年之久时,2001年初,商务通这种新形态的掌上商务设备在濮存昕的代言下以铺天盖地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开来。由于两者的价位接近,普通用户并不清楚功能孰强孰弱,再加上电子记事簿的广告铺天盖地,而掌上电脑在人们心中始终有一层神秘的面纱,更导致了电子记事簿类产品的热销。所以,《微型计算机》觉得有必要以一个公正的立场对这两类产品从各方面做一个比较,作为用户购买时的参考。很荣幸,作为第一批PDA用户的我成为了MC连续数篇PDA相关文章的策划者。

假如你手中还保留有2001年1月下(2001年02期)的《微型计算机》,那么你一定会在《掌上电脑 Vs 商务通》这篇文章里找到我们当时的评测结论:

“掌上电脑主要定位于需要较强劲的运算能力、网络浏览能力、可扩充能力而又觉得笔记本计算机携带使用不便的场合使用,WindowsCE操作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可以很方便让用户定制出适合自己的工作环境。……

商务通作为普通电子记事簿的定位对于那些交往广泛,常常需要从一大堆名片中找出联系人的用户比较合适,但是随着资料的增多,商务通也存在检索速度下降,运行变慢的毛病,而且商务通的功能不允许扩充,内部的实用资料老化,不允许用户添加新信息,这都是值得改进的地方……”

2003年第5期封面
2003年第5期封面

在那个年代,盒装Intel CPU就是品质的代名词,无数消费者在装机时的第一选择就是“CPU IntelPentium 4(盒装)”。但是从2003年初开始,市场上充斥了大量的伪盒装Intel CPU(其实是散装处理器+散热器的二次组装产品)。不少经销商对此虽然心知肚明,但却依然我行我素地将其充当盒装正品卖给消费者。或许正是由于这种现象的太过普及,以致于很多媒体都对此采取了“默认”的态度,没有任何反驳批判之声。在当时,《微型计算机》觉得自己不应该沉默,而应该告诉消费者真相。于是,在经过深入的市场调查之后,MC刊载了这篇文章。文章刊登之后,在处理器市场上掀起了惊涛骇浪,不只是让无良商人们叫苦不迭,就连英特尔也正式出面表示将全面打击假冒盒装处理器,不但给了消费者明明白白选购的权利,而且也捍卫了《微型计算机》作为国内权威硬件杂志的地位。

分享到:

用户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