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Live > 杂志文章 > AMD FX 8150处理器首发评测

AMD FX 8150处理器首发评测

2011-11-30《微型计算机》评测室《微型计算机》2011年11月上

2009年,那个AMD需要“英雄”来挽救高端市场颓势的时间点上,我们获悉了它即将登场。从此,我们开始对AMD的这颗全新概念的处理器核心翘首以盼。是的,它就是“推土机(Bulldozer)”!其梦幻的8核心规格、4指令发射系统和异常丰富的指令集,让我们对它充满了期待,

期待它能引领处理器性能的新跃升;

期待它能为高端处理器市场的竞争带来一丝活力;

期待它能……

现在,姗姗来迟的它终于站在了玩家们的面前,吊足了玩家们胃口的它能否为这份“期待”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推土机”实至“FX”能否名归? AMD FX 8150处理器首发评测

2011年10月12日,AMD终于正式发布了让玩家们期待已久的“推土机”微架构处理器,而且还将曾经叱咤风云的“FX”战袍披在了它的身上。这让不少A fans回想起了2006、2007年那个AMD处理器在性能上扬眉吐气的美好时代,那时AMD FX就是强处理器,顶级玩家的标志。而今身披“FX”战袍的“推土机”能再续辉煌么?

零售版的FX 8150被1.58版的CPU-Z错误的识别为ES版的FX 8130P,但参数识别基本正常。
零售版的FX 8150被1.58版的CPU-Z错误的识别为ES版的FX 8130P,但参数识别基本正常。

据悉,首批发布的“推土机”系列AMD FX处理器共有四款型号(主要参数详见表1),包含从4核心(2模块4线程,简称2M4T)到8核心(4M8T)的三种不同档次,并全部采用32nm工艺制造。从表1中我们能够看到,它们除了核心模块数和TDP不同,其他如内存控制器规格、共享三级缓存容量、接口和总线规格等主要技术参数都基本一致。而先到达《微型计算机》评测室的,则是其中定位高端的FX 8150处理器。接下来《微型计算机》将代广大DIYer给FX 8150“出题”,看看它能给出一张怎样的“答卷”。

开始测试之前,我们有必要一起来回顾和总结一下“推土机”系列处理器的特性。在本刊2010年10月上的《技术与趋势》栏目中,我们曾介绍过有关“推土机”微架构处理器的主要规格特性。这其中受玩家关注,也对处理器性能影响较大的不外乎三个方面。一、多簇式多线程技术,即Cluster-based-Multi-Threading(简称CMT);二、四指令并发发射机制;三、兼容AVX的全新指令集。

“推土机”架构的CMT技术让模块内的资源高度共享,理论上拥有出色的多线程性能表现。
“推土机”架构的CMT技术让模块内的资源高度共享,理论上拥有出色的多线程性能表现。

从架构图我们可以看出,“推土机”的核心设计理念已经发生了改变。以往的处理器每个核心都包含了独立的指令系统、缓存系统、整数运算单元和浮点运算单元。而多核心处理器则基本靠复制多个单核心设计而成,核心间只依靠总线和共享缓存的方式来解决通信问题。而“推土机”的核心不再是一个拥有独立指令系统、缓存系统、整数运算单元和浮点运算单元的核心,而是将两个核心作为一个模块来设计。两个核心除拥有独立的整数运算单元和一级缓存外,其他诸如指令系统、浮点运算单元和二级缓存都是高度共享的。也因此,“推土机”架构的处理器基础型号就是双核心产品。

AMD“推土机”架构的四指令并发设计,大幅弥补了K10微架构的三指令并发在效能上的不足,拥有了和Intel主流处理器并驾齐驱的指令效能。
AMD“推土机”架构的四指令并发设计,大幅弥补了K10微架构的三指令并发在效能上的不足,拥有了和Intel主流处理器并驾齐驱的指令效能。

按照AMD的理解,Intel超线程技术(Hyper Threading Technology简称HT技术,属于同步多线程技术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的范畴,简称SMT)在两个线程同时争抢一个内核资源的时候,很容易陷入困顿的情况,此时处理器的性能会不升反降。理论上确实如此,但实践证明Intel有足够的技术手段解决了这个问题,至少在当前的Core i系列处理器上,HT技术的效能还是不错的。而AMD为了避免线程争夺内核资源的情况,采用了与SMT思路相反的CMT思路来实现多线程效能的提升,这就是“推土机”采用模块设计的原因。它的每个模块内拥有两个独立的整数运算单元和一个浮点运算单元,这些运算资源能够动态的高度共享,让内核能并行处理两个线程,而不会对流水线的效能造成影响。(也是基于对此的理解,MC评测工程师们才觉得将FX 8150称为4模块8线程处理器比称为8核心处理器更合适。)四指令发射系统这比较好理解,包括K10、K8微架构在内的AMD处理器都只具备并发三指令设计。相对于Intel从Core微架构起使用至今的融合五指令、并行四指令发射设计,并发三指令系统在效能上先天性的要低至少25%。为了让“推土机”站在和Intel主流处理器一样的起跑线上,AMD将它设计为了并发四指令发射系统,以弥补其在指令效能上的不足。后,AMD还为“推土机”微架构处理器搭配上了比Intel当前的Sandy Bridge处理器,甚至未来的Ivy Bridge处理器都还要丰富的指令系统。虽说这也是让“推土机”延期发布的“罪魁祸首”之一,但更完善的指令集显然能让“推土机”在未来的多线程应用中更加得心应手。

表1:首批发布的“推土机”架构FX系列CPU产品主要参数一览

表1:首批发布的“推土机”架构FX系列CPU产品主要参数一览
点击查看清晰大图

除了以上特性,正式发布后的“推土机”架构FX系列处理器还兑现了AMD曾经提到过的第二代Turbo Core技术。而且其大加速幅度提高到了900MHz(FX 8120)的新高度,比预期的500MHz更高,这将显著提高FX系列处理器的单线程处理能力。

众所周知,“推土机”架构FX处理器的延期上市,让它的预想敌已从Clarkdale核心的Core i系列变为了Intel新的Sandy Bridge架构的Core i系列。因此,为了了解FX8150的性能定位,我们将用Sandy Bridge架构Core i7/i5中的顶级型号Core i7 2600K和Core i5 2500K来与之对比。同时,还加入了Phnome Ⅱ X6 1090T和Phnome Ⅱ X4 970处理器的对比,以了解“推土机”架构相比K10架构的提升幅度。

隶属于华硕ROG玩家国度的CROSSHAIR Ⅴ FORMULA主板是首批到达《微型计算机》评测室的高端990FX芯片组产品。其出色的设计和用料让我们对它的超频能力充满期待。因此,我们决定在测试中为玩家们展现FX 8150在CROSSHAIR Ⅴ FORMULA上的超频英姿。
隶属于华硕ROG玩家国度的CROSSHAIR Ⅴ FORMULA主板是首批到达《微型计算机》评测室的高端990FX芯片组产品。其出色的设计和用料让我们对它的超频能力充满期待。因此,我们决定在测试中为玩家们展现FX 8150在CROSSHAIR Ⅴ FORMULA上的超频英姿。

其实在“推土机”发布前,AMD已为它准备好了全新的9系列芯片组。包括990FX、990X、970三款北桥芯片和SB950、SB920两款南桥芯片。本质上它们和上代8系列芯片组并无区别。除了个别地方略有调整,比如SB950增加了两条PCI-E 2.0 x1输出通道外,主要的区别还是9系列芯片组全部搭配新的黑色Socket AM3+插座。得益于良好的向下兼容性,Socket AM3+插座可继续搭配Socket AM3接口的Phenom Ⅱ、Athlon Ⅱ等处理器。也因为此,我们的Phenom Ⅱ X6 1090T/X4 970和FX 8150采用同一套测试平台(各测试平台的主要规格详见表2)。该平台使用的华硕ROG玩家国度CROSSHAIR Ⅴ FORMULA就是一款基于9系列高端的990FX+SB950芯片组的主板。它支持AMD全型号的FX系列“推土机”处理器;支持大32GB的DDR3 2133内存(超频)。同时,它还提供了4条PCI-E 2.0 x16插槽,拥有双路x16 CorssFireX/SLI和大四路x8 CorssFireX的支持能力。扩展方面,多达12个USB 2.0接口、4个USB 3.0接口和7个SATA 3.0外加一个eSATA的组合,也足够满足多数用户的需求。

表2:FX 8150测试平台及对比测试平台主要信息一览

表2:FX 8150测试平台及对比测试平台主要信息一览
点击查看清晰大图

FX 8150性能实测

根据“推土机”的架构特性,我们知道4模块的FX 8150拥有8个核心或者说8个线程,虽然浮点运算单元只有四个,但是这个八个线程都拥有独立的整数运算能力。因此我们可以推测FX 8150能在一些对整数运算性能要求较高,且对多线程支持较好的应用中拥有出色发挥;而浮点运算则算不上FX 8150的强项,这有可能会影响FX 8150平台在游戏等浮点要求较高的应用环境中的表现。但理论上,FX 8150经过优化设计的浮点运算能力也应该强过传统的四核心处理器产品。事实是否如此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理论计算性能向Core i7看齐!

这个环节的测试中,我们动用了PCMark、wPrime、CINBENCH R11.5、Fritz Chess Benchmark和Sisoftware Sandra等“考题”。从测试结果的对比来看,FX 8150的成绩还是比较符合预期的。在对多线程支持非常不错的Sisoftware Sandra多媒体处理性能测试中,FX 8150的x16整数处理能力高达280MPixel/s。这不仅远超同为8线程的Core i7 2600K处理器210.76 MPixel/s的处理能力,更是大幅度领先其他对比的处理器。从这点看,AMD的CMT技术确实能在软件支持得力的多线程环境中获得比SMT更为出色的整数运算性能。此时,说FX 8150是一款标准的8核心处理器也不为过。不过,在Sisoftware Sandra算数处理性能的测试中,FX 8150的表现则稍差。整数类的Dhrystone表现并不比四核心的Core i5 2500K好多少,这应该跟Sisoftware Sandra仅支持SSE4.2指令有关,使FX 8150不能发挥出全部实力。它的总体算数处理能力还是超过了Core i5 2500K处理器,而不敌Core i7 2600K。

表3:FX 8150处理器理论计算性能对比测试成绩

表3:FX 8150处理器理论计算性能对比测试成绩
点击查看清晰大图

浮点运算方面,FX 8150的表现也确实如我们预料的一样,明显地落后于整数运算性能。但也可以看出,FX 8150经过优化的浮点运算单元,还是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了相对自己上代浮点运算单元的优越性。例如wPrime 32M和Fritz Chess Benchmark测试中,仅拥有4个浮点运算单元的FX 8150的表现明显好于两款同样拥有4个浮点运算单元的4核心4线程产品,甚至超过了拥有6个浮点运算单元的Phenom Ⅱ X6 1090T。而仅支持单线程运算的SuperPI则依旧不是AMD的强项。在SuperPI 1M测试中,推土机的成绩还不敌自家的上代Phenom Ⅱ系列产品。

缓存和内存性能上,FX 8150相比Phenom Ⅱ的提升是相当明显的。内存带宽提高了50%以上。缓存读写性能,特别是L3缓存性能更是拥有了成倍的提升,显著缩小了和Intel产品的差距。特别是内联核带宽上,FX 8150充分体现出了“推土机”架构的互联优势,高达32.85GB/s的带宽大幅超越了所有对比处理器产品。也许对于普通玩家来说这个优势并不引人关注,但是对于多路服务器来说,这却是个不小的优势。

游戏才是玩家的“硬道理”

相信对于广大游戏玩家来说,“推土机”架构FX 8150处理器在游戏中的表现也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于是,除了3DMark 11基准测试软件外,我们还选择了两款备受玩家喜爱的DirectX 9.0游戏;两款极具代表性的DirectX 10游戏和三款对平台性能要求颇高的DirectX 11游戏来考验FX 8150平台。鉴于当前部分热门游戏未能针对四核心以上处理器进行优化,加上“推土机”的理论浮点计算能力并不突出。因此,我们预计FX 8150平台在实际游戏测试中的表现并不会太突出,可能还达不到3DMark 11理论测试成绩的定位高度。测试结果也基本符合我们的分析。

表4:FX 8150平台游戏性能对比测试成绩

表4:FX 8150平台游戏性能对比测试成绩
点击查看清晰大图

各平台3DMark 11的测试成绩和理论计算性能基本一致,FX 8150处理器在3DMark 11 Extreme等级测试的物理子项中获得了仅次于Core i7 2600K的7120分,远高于其他6核心和4核心产品。众所周知,3DMark 11的物理运算主要依靠CPU处理,因此,此项子成绩颇能反映出CPU的性能水平。不过,鉴于Extreme模式的总分对处理器性能的依赖不强,所以各平台的理论游戏性能基本相当。实际游戏中,各平台的表现区别要比3DMark测试成绩明显得多。尤其是在两款基于DirectX 9.0 API的游戏——《星际争霸Ⅱ》和《使命召唤:黑色行动》中,出现了我们预料的“糟糕”情况,游戏对4核心以上的处理器产品支持力度不好。此时不论是FX 8150还是Phenom Ⅱ X6 1090T ,多都只有4个核心在工作。因此这轮测试中,单核心性能出色的Core i7 2600K获得了出色的成绩,而FX 8150虽然明显领先两个Phenom Ⅱ平台,但和Intel平台的差距也相对明显。

表5:各处理器《Crysis》 CPU Benchmark对比测试成绩

表5:各处理器《Crysis》 CPU Benchmark对比测试成绩
点击查看清晰大图

两个DirectX 10游戏的测试结果,则显得大相径庭。《Crysis》中FX 8150平台的表现基本和3DMark 11结果吻合。这让我们感到有些诧异,毕竟《Crysis》是一部2007年就发布的“老”游戏了,虽然画质出众,但是对多核心处理器支持并不出色,多只能用到2个核心。而FX 8150的“超常”表现则与我们在理论测试中其单核心性能不足的结论不符。于是我们采取了关闭核心的方法,使用《Crysis》自带的CPU Benchmark程序对各CPU单模块或者单核心(包括单核双线程)性能来了个额外比拼(对比成绩详见表5)。而这个测试结果显示各处理器性能定位和平台整体游戏性能表现完全一致。而“推土机”的1M2T在性能上也和Sandy Bridge的1C2T不相上下。不过,在随后的《Far Cry 2》测试中,FX 8150又未能有如此出色的发挥了,相比自家的Phenom Ⅱ平台提升明显,却也明显落后于两个Intel平台。

《Crysis》是2007年的“神作”,其高特效的画面质量在今天来看也依然非常精美,难有敌手。而且它自带的CPU Benchmark程序更是一个对CPU物理运算性能要求极高的测试项目。对于游戏玩家和CPU的游戏性能定位而言,都是很有分量的参考值。可惜这个程序并不能很好的支持双核心以上的处理器,用来参考处理器的单核心(模块)性能还是不错的。
《Crysis》是2007年的“神作”,其高特效的画面质量在今天来看也依然非常精美,难有敌手。而且它自带的CPU Benchmark程序更是一个对CPU物理运算性能要求极高的测试项目。对于游戏玩家和CPU的游戏性能定位而言,都是很有分量的参考值。可惜这个程序并不能很好的支持双核心以上的处理器,用来参考处理器的单核心(模块)性能还是不错的。

参测的三款对平台性能要求较高的DirectX 11游戏,相比起前面的DirectX 9.0和DirectX 10游戏来说,它们开发时多核心已经成为玩家平台的主流配置。因此它们对多核心处理器的支持相对都比较出色。而参测平台都拥有至少4颗物理核心,此时处理器性能已经不再是明显影响游戏性能的因素,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各平台的成绩都几乎相当,不存在明显差异。

《尘埃3》是款对多核心处理器支持的比较出色的游戏,测试中FX 8150的8个核心(8个线程)都在努力工作。
《尘埃3》是款对多核心处理器支持的比较出色的游戏,测试中FX 8150的8个核心(8个线程)都在努力工作。

新架构,新指令带来新惊喜

除了游戏等应用,“推土机”架构的新特性还能为我们带来哪些惊喜?之前我们曾提到过新指令中的AES硬件加密解密特性。但是鉴于支持AMD新指令集的加密解密软件并不成熟和普及,所以我们只好通过Sisoftware Sandra的加密解密性能测试来初窥FX 8150的这个新特性。Sisoftware Sandra的加密解密性能测试是基于Intel AVX指令集优化的算法,“推土机”架构虽能与之兼容,但是多少会对性能发挥造成一定影响。不过即使如此,我们也能看出拥有硬件加密解密AES指令的FX 8150相比Phenom Ⅱ系列的巨大进步。整体加密解密性能比Phenom Ⅱ X6 1090T高出了3倍还多,也成功超越了Intel的两款产品。而AES256-ECB测试中FX 8150更是比Phenom Ⅱ X6 1090T快5.3倍。

表6:FX 8150实际应用对比测试成绩表

表6:FX 8150实际应用对比测试成绩表
点击查看清晰大图

此外,在强调光线追踪的POV-Ray应用中,FX 8150的表现也相当出色。其单核心测试中,受累于单核心的不“完善”,它的表现相对普通。但是多核心测试中,得益于4M8T的超强规格,FX 8150的总体性能超过了包括4C8T的Core i7 2600K在内的所有对比处理器。同时,我们还考察了FX 8150在大家非常熟悉的Excel、WinRAR和转码软件TMPGENC应用中的表现。在这些办公一族使用频率超高的应用中,“推土机”架构相对K10的进步也是跨越式的。FX 8150的Excel计算性能高出Phenom Ⅱ X4 970两倍还多,比Phenom Ⅱ X6 1090T也要快60%以上。其6.19s的测试成绩也明显优于Core i5 2500K,但以小幅差距落后于Core i7 2600K。在WinRAR解压测试中,FX 8150更是力压群雄,以4421KB/s的成绩成为本次对比测试的NO1。这也印证了理论测试中,它多媒体处理能力出色的表现。

POV-Ray是款强调管线追踪的专业级应用软件,它不仅对光线追踪这个代表未来发展的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也对多核心处理器支持良好,同时还能通单核心测试模式考察多核心处理器的单核性能。
POV-Ray是款强调管线追踪的专业级应用软件,它不仅对光线追踪这个代表未来发展的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也对多核心处理器支持良好,同时还能通单核心测试模式考察多核心处理器的单核性能。

温度&功耗,“推土机”仍需努力

FX 8150内核布局,这颗集成了20亿只晶体管的多核心产品,在32nm工一下核心面积也高达315mm2,可以推测它的功耗和TDP数据绝非是“等闲之辈”。
FX 8150内核布局,这颗集成了20亿只晶体管的多核心产品,在32nm工一下核心面积也高达315mm2,可以推测它的功耗和TDP数据绝非是“等闲之辈”。

在温度对比环节,我们为各个平台都搭配了Tt FrioOCK散热器,它拥有6根U型热管和双塔散热鳍片设计,作为一款高端风冷散热器其性能表现具有较强的风冷系统代表性。
在温度对比环节,我们为各个平台都搭配了Tt FrioOCK散热器,它拥有6根U型热管和双塔散热鳍片设计,作为一款高端风冷散热器其性能表现具有较强的风冷系统代表性。

标配”的水冷散热系统做工精细,而且采用了120规格的加厚铜排。作为一体式水冷散热产品,其性能值得期待。我们将观察AMD平台的三款产品在它控制下的表现,方便大家对比水冷和高端风冷散热器的差距。
标配”的水冷散热系统做工精细,而且采用了120规格的加厚铜排。作为一体式水冷散热产品,其性能值得期待。我们将观察AMD平台的三款产品在它控制下的表现,方便大家对比水冷和高端风冷散热器的差距。

说到温度,和FX 8150一起抵达《微型计算机》评测室的还有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配件——一个配备了120铜制厚排的一体式水冷散热器。想必就此一举就能让FX 8150吸引不少“水手”的关注。这一方面让我们欣慰曾属于小众DIY的水冷散热,终于要走上“台前”了;而另一方面也让我们对FX 8150的功耗表现颇为担忧。事实证明我们的担忧还是颇有道理。而且据我们预估,这样的产品零售价格应该不会低于500元。

表7:FX 8150处理器温度功耗对比测试成绩

表7:FX 8150处理器温度功耗对比测试成绩
点击查看清晰大图

从表7的成绩对比中我们能看到,FX 8150确实是个发热大户。在处理器满载状态下,它的温度和功耗都是所有参测产品中高的。好在得益于细化到模块的“智能缓存提取”等先进的电源管理技术,能让FX 8150动态调节各核心的工作频率,甚至完全关闭核心和其对应的L2缓存。因此待机状态下,FX 8150的功耗表现还不错。不仅远低于Phenom Ⅱ X6 1090T,甚至比只有四核心的Phenom Ⅱ X4 970还低10%左右。

此外有趣的是,我们在接下来的水冷与风冷散热的性能测试中发现,就默认状态下,Tt FrioOCK散热器的表现并不逊于“标配”的水冷散热器,其成绩数据甚至比水冷系统更好。难道AMD折腾出的水冷散热系统只是个“花瓶”?我们认为以此断定一体式水冷的效果不及高端风冷系统还为时过早。毕竟对于这两套系统来说,默认状态下这几款处理器产品的TDP都够不成压力,这就不能真正体现出它们的散热性能。那么,让我们把悬念留在超频测试环节去吧。

世界纪录,舍我其谁?FX 8150超频体验

在45nm时代,AMD的Phenom Ⅱ产品虽然没有对超频做出限制,但实际我们能够触碰到的极限频率一般也就在4.2GHz上下。反观Intel 32nm“K”字号产品5GHz才是“标准盘”的状态,玩家们对Phenom Ⅱ的超频性还是颇有微词的。随后,我们终于在年初迎来了AMD的第一款32nm产品Llano APU。而它被集成的独显规模的显示核心所拖累,也未能在超频上有所建树。就在玩家们差点对AMD的32nm工艺失望的时候,还未正式发布的FX 8150,就已经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它成功打破世界处理器主频纪录,创下获得吉尼斯认证的8.429GHz 新处理器主频世界记录。这让不少玩家对它的超频性能颇为期待。当然,世界纪录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达成的。“那么排除特挑体制,特殊设备的辅助等情况,零售版的FX 8150的超频性能究竟如何呢?”我们认为这才是广大玩家们为关心的问题。

为了一探究竟,我们分别在风冷、水冷和液氮极限冷却的环境下对FX 8150进行了超频尝试。风冷状态下,我们很轻松地将FX 8150超频到了4.6GHz@1.475v。硬起、开机一切顺利。有趣的事情在进行CINBENCH R11.5测试的时候发生了。测试开始后20s内,处理器的温度就会飙升至81℃,然后系统会自动关机。此时我们观察到平台的整体功耗已经大幅飙升至482W,相比默认频率时的259W几乎翻番。看来是风冷散热已经不能“镇压”此时的FX 8150了。那在默认状态下表现还不如高端风冷系统的一体式水冷散热系统在此时的表现又会如何呢?4.6GHz能开机么?事实是在水冷系统的帮助下,我们不仅顺利的在4.6GHz下完成了的测试,还进一步地将FX 8150超频到5.2GHz@1.55v,此时系统仍能正常启动,只是已经不能稳定完成所有测试。稍将倍频下调1格至25时,FX 8150就能稳定的在5GHz主频下顺利完成测试。此时它的CINBENCH R11.5已经高达7.71pts,wPrime 32M也仅用了7.27s。同时,这也足以证明水冷系统的散热性能远超高端风冷系统,想超频的玩家还是果断变身为“水手吧”。(注:此次和FX 8150一起送测的一体式水冷散热系统并非盒装处理器原配,玩家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配。特请玩家们注意,不要被部分没弄清情况的网络文章误导,245美元盒装FX 8150处理器的原装散热器依旧是风冷设计。)

不过面对8.429GHz的处理器主频新纪录,我们觉得5GHz还远不是FX 8150的极限。因此,液氮装备登场……MC不为那虚无缥缈的世界纪录,但求知道零售版FX 8150的实际超频极限,为给广大玩家一个参考,我们向着MC的处理器主频纪录进发。

“大炮”和温度监控设备是必备品,MC的这门“大炮”能在液氮的帮助下将温度降到-160℃左右。
“大炮”和温度监控设备是必备品,MC的这门“大炮”能在液氮的帮助下将温度降到-160℃左右。

终,在液氮的帮助下,《微型计算机》评测室成功认证了FX 8150处理器超频至6.53GHz的CPU-Z成绩。此时FX 8150的电压已经高达1.75v,而且也不能完成CINBENCH R11.5测试。经过不停的参数修整和设置,《微型计算机》的评测工程师终于在1.75v的电压下,让FX 8150的8颗核心同时稳定在6GHz主频下,并通过了CINBENCH R11.5的测试。此时它的得分已经逼近10pts,达到了Intel 8核心16线程的至强服务器处理器水平。至于关闭核心后的单模块超频,不论我们怎么尝试,这颗送测的零售版FX 8150也不能在液氮制冷环境中突破8GHz大关。好的成绩是7.05GHz硬起,但不能顺利进入系统。

表8:FX 8150超频前后对比测试成绩

表8:FX 8150超频前后对比测试成绩
点击查看清晰大图

不可否认FX 8150在超频能力上确实让AMD扬眉吐气了。虽然MC没能用它达到世界纪录的高度。但就我们的测试来看,在散热系统跟得上的情况下,5GHz基本是它的“标准盘”。此时电压不算太高,1.5v内就能让它稳定工作,也不是什么极限环境,长期使用不会有太大风险。不过值得玩家们注意的是,推土机加压超频后的功耗增长幅度惊人。处理器满载时超过480W的平台功耗,让需要选择高端独立显卡的玩家不得不为了配合“推土机”而准备额定功率至少1000W的电源。相比对手而言,这样的功耗表现显然不能让玩家们满意,想必这和AMD代工厂GlobalFoundries的工艺水平有关,当前其32nm工艺在高电压下的漏电情况不容乐观。相信随着GlobalFoundries 32nm工艺的成熟,这样的情况会在后续的修订版FX 8150中得到改善。

8.429GHz的主频世界纪录是在关闭了FX 8150的3个模块,只使用1个模块2个核心,且在液氦的帮助下在-235℃时达成的。而MC6.53GHz的FX 8150主频记录则是开启全部8个核心,在液氮的帮助下于-159℃达成。
8.429GHz的主频世界纪录是在关闭了FX 8150的3个模块,只使用1个模块2个核心,且在液氦的帮助下在-235℃时达成的。而MC6.53GHz的FX 8150主频记录则是开启全部8个核心,在液氮的帮助下于-159℃达成。

极限平台总是给人一种凌乱且激动的美感。DIYer们注意到那两个机箱风扇了么?除了用凡士林和厚厚的纸层来防水,用风扇迅速抽走冷空气也是一种变相的防水法。
极限平台总是给人一种凌乱且激动的美感。DIYer们注意到那两个机箱风扇了么?除了用凡士林和厚厚的纸层来防水,用风扇迅速抽走冷空气也是一种变相的防水法。

总结和展望

通过以上测试,我们能够看到,基于“推土机”架构的FX 8150处理器整体性能相比Phenom Ⅱ产品进步明显。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单核心性能的不升反降让FX 8150在面对Core i5 2500K等单核心性能强劲的对手时显得异常吃力。虽然FX 8150凭借多核心优势力压同价位的Core i5 2500K,但是在众多对8核心或者说8线程计算支持得并不好的游戏等常用应用中,它的表现是明显不及对手的。分两方面看,可以说“推土机”是个面向未来的架构,多达8个核心的设计,将在未来对多线程应用中获得更好的表现;同时也可以说,“推土机”的单核心设计和单核性能提升还任重而道远。尽快拿出基于“推土机”架构的改良版核心才是AMD重振高端桌面竞争力的当务之急。于此同时,FX 8150的新架构和新指令集在当前的操作系统环境和应用环境中,很难体现出应当具有的性能优势。我们也只能期待AMD能更好地说服软件厂商针对“推土机”架构进行优化。好在,现在已经有消息显示微软的下代操作系统Windows 8将针对AMD的CMT设计进行优化。AMD也表示“推土机”架构的FX系列处理器在Windows 8开发版下能获得比Windows 7中强10%以上的游戏性能。总之,这代披着“FX”战袍的“推土机”架构处理器很难在当前环境下重现“FX”曾经的辉煌。但是相比起“FX”曾经900美金以上的价格,这代“FX”245美元的指导价格确实也相当亲民。虽然,它在国内的上市报价超过了指导价格,但相信这样虚高的新品价格不会持续太久。按照AMD的思路,一款大家都玩的起的高性能产品才是一款好产品,由此可以预见“FX”系列处理器的价格很快就会调整到更合理的区间,玩家们敬请期待吧!

“推土机”实至“FX”能否名归? AMD FX 8150处理器首发评测

“推土机”实至“FX”能否名归? AMD FX 8150处理器首发评测

本文刊登于《微型计算机》2011年11月上

分享到:

用户评论

共有评论(3)

用户名:

密码: